双相不锈钢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双相不锈钢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双相不锈钢最早的研宄报道于1927年,E.C.BainW.E.Griffiths首先研宄了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结构。随后,AvestaJemverk公司在1929年首次生产出第一代牌号微453E的双相不锈钢,成分大约为25%Cr-5%Ni(wt.%,下同)。1933年生产出改进牌号为453S的双相不锈钢。此外,1933年法国的J.Holtzer公司由于多添加了元素Cr,少添加了元素Ni,熔炼出成分为20%Cr-8%Ni-2.5%Mo的不锈钢,并发现铸态组织的奥氏体相基体上分布有大量的铁素体相,这种组织在腐蚀性服役介质中对晶间腐蚀很不敏感,随后再1935年获得了第一个专利。1947年美国将453SAIS1 329列入材料标准,但碳含量较高,焊接过程中易析出碳化物导致耐蚀性能与力学性能下降。60年代中期瑞典开发了3RE60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和成型性能,广泛应用于含有氣离子的腐蚀环境中,是第一代双相不锈钢的代表钢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二次精炼技术方法的出现与普及以及双相不锈钢中氮元素的加入,第二代新型双相不锈钢诞生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双相不锈钢的耐局部腐蚀性能,180型、22Cr25Cr型双相不锈钢大多数属于超低碳型,并含有钼、铜、硅等耐蚀性元素。其主要成分为21-23%0,4%-6%Ni,2%^4%Mo,0.1%-0.2%N.美国将SAF2205纳入ASTMA89A790标准,法国开发了Uranus系列,英国Zeron铸钢系列,德国的纳标系列•这一时期的双相不锈钢的发展方向不仅是高合金化,同时也开发了一些不含有Mo及合金含M较低的双相不锈钢,如SAF2304W。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对元素N作用的进一步认识,为了进-•步提高双相不锈钢的耐局部腐蚀性能,通过增加N、Mo、Cr等抗点蚀元索的含童,降低C含童,发展形成了第三代双相不锈钢,包括牌号为SAF2507,Zeron100等的超级双相不锈钢Super DSS),这类不锈钢含碳萤低0.01-0.02%)、含钼童高(4%)、含氮量高(0.3%),钢中铁素体含量为40-45%,拥有优良的耐点蚀性能。此类双相不锈钢的特点是高合金化,较好的平衡奥氏体相与铁素体相的比例。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也在外国发展双相不锈钢的基础上开始发展,主要研制含氮钢。2009年以来世界上双相不锈钢的产M在持续增长,大致占不锈钢总产量的中国的双相不锈钢产景随宥不锈钢产量的突飞猛进也有了较大的增长。

文章作者:不锈钢管|304不锈钢无缝管|316L不锈钢厚壁管|不锈钢小管|大口径不锈钢管|小口径厚壁钢管-浙江至德钢业有限公司

文章地址:http://www.gbt14976.com/Info/View.Asp?Id=1010

版权所有 ©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

我们需要您的支持与分享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