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管晶间腐蚀的机理

1)贫铬理论。对于焊接过程,奥氏体不锈钢管在焊接之后的缓慢冷却过程中,由于本身热导率低,传热慢,与碳钢相比会在400~800℃这个温度区间保持较长时间,此时焊缝及热影响区中会在晶界上形成析出复杂碳化物(CrFe23C6,该碳化物中Cr的质量分数比晶粒内Cr的质量分数高许多,所以大量Cr聚集在这种碳化物中,导致焊缝及热影响区的Cr含量降低,再加上Cr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率低,无法通过扩散来补充焊缝及热影响区Cr的消耗。这两个原因就导致形成了贫铬区,贫铬区Cr的质量分数太低,无法形成耐蚀的钝化膜,使得钝态被破坏,引起了晶间腐蚀。

2)第二相析出理论。贫铬理论可以解释一般奥氏体不锈钢管的晶间腐蚀机理,但对低碳或者超低碳不锈钢管的晶间腐蚀却不适用。FeCr形成的σ相化合物FeCr含铬质量分数为18~54%,因此它的析出也会导致生成贫铬区,导致了晶间腐蚀。但是由σ相引起的晶间腐蚀比碳化物引起的晶间腐蚀难度大,例如,有σ相析出的奥氏体不锈钢管只在质量分数为65%HNO3等强氧化介质中才能产生晶间腐蚀。

贫铬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一般奥氏体不锈钢管的晶间腐蚀原因,第二相析出理论则很好地解释了低碳和超低碳不锈钢管的晶间腐蚀原因,第二相析出理论很好地补充了贫铬理论。

文章作者:不锈钢管|304不锈钢无缝管|316L不锈钢厚壁管|不锈钢小管|大口径不锈钢管|小口径厚壁钢管-浙江至德钢业有限公司

文章地址:http://www.gbt14976.com/Info/View.Asp?Id=873

版权所有 ©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

我们需要您的支持与分享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没有资料